FAS纖維細度分析系統是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究院、碳納料及功能材料研究室牽頭,我公司提供樣機參與研制開發的新型人機交互式纖維直徑測量分析儀。該儀器通過高分辨率的工業攝象機將光學顯微鏡與計算機相連,依靠專業的分析軟件完成纖維直徑和截面積的測試等工作,并可測量出混紡纖維中各纖維的含量。
系統組成
推薦設備:VMB2200A研究級生物顯微鏡、E3ISPM系列2000萬像素相機
毛麻紡織纖維分析系統為定制方案具體配置選型根據您的需求及預算決定詳細請與我們聯系咨詢。
本系統適用檢測對象
天然纖維 | 植物纖維 | 棉:棉、木棉 |
---|---|---|
麻:苧麻、亞麻、大麻 | ||
動物纖維 | 絲:桑蠶絲、柞蠶絲? | |
毛:綿羊毛、山羊絨、兔毛、馬海毛、羊駝毛 | ||
化學纖維 | 再生纖維 | 纖維素纖維:粘膠纖維、銅氨纖維、醋酯纖維、萊賽爾纖維、莫代爾 纖維 |
蛋白質纖維:牛奶纖維、大豆纖維 | ||
無機纖維:玻璃纖維、金屬纖維、碳纖維? | ||
合成纖維 | ||
聚酯纖維(滌綸) | ||
聚酰胺纖維(錦綸) | ||
聚丙烯腈纖維(腈綸) | ||
聚氨酯纖維(氨綸 |
系統以默認搭配的VMB2200A為例,具體方案可根據您的需求定制。
編號 | 名稱 | 技術參數 |
---|---|---|
1 | 平場目鏡 | 大視野WF10X(Φ22mm)? WF16X(Φ11mm) |
2 | 無限遠平場物鏡 | 4X/0.10、10X/0.25、20X/0.40、40X/0.65(彈簧)、100X/1.25(油、彈簧) |
3 | 總放大倍數 | 40X-1600X |
4 | 觀察頭 | 三目,鉸鏈式30°傾斜可360°旋轉 |
5 | 轉換器 | 五孔(內向式滾珠內定位) |
6 | 粗微調調焦范圍 | 30mm,微動格值:2um,粗微動同軸調焦,松緊可調,帶鎖緊和限位 |
7 | 載物臺 | 180mmX150mm雙層機械平臺,雙切片夾,移動范圍:75mmX50mm 游標格值0.1mm |
8 | 光瞳距離 | 55-75mm |
9 | 濾色片 | 黃、綠、藍、磨砂 |
10 | 聚光鏡 | 阿貝聚光鏡N.A.1.25,帶可變光欄,可上下升降 |
11 | 照明 | 柯拉照明,6V 20W鹵素燈/3W LED光源(二選一), 亮度可調,寬電壓AC 85-265V輸入 |
12 | 儀器重量 | 凈重8.0公斤??? 毛重9.5公斤 |
13 | 儀器尺寸 | 儀器尺寸18X25X39(cm) 包裝尺寸28X33.5X59(cm) |
E3ISPM相機參數配置
訂購代碼 | 傳感器型號與尺寸 | 像素(μm) | G光靈敏度 暗電流 | FPS/分辨率 | 采樣平均 | 曝光時間 |
---|---|---|---|---|---|---|
E3ISPM20000KPA IP120000A |
20M/IMX183(C) 1 “(13.06*8.76mm) |
2.4 x2.4 | 462mv with 1/30s 0.21mv with 1/30s |
15@5440x3648 50@2736x1824 60@1824x1216 | 1x1 2x2 3x3 |
0.1ms~15s |
C:彩色; M:單色或黑白;GS:全局快門
硬件配置 | |
---|---|
光譜響應范圍 | 380-650nm (有紅外截止濾光片情況下) |
白平衡 | ROI 白平衡/手動Temp-Tint調整 |
色彩還原技術 | Ultra-FineTM硬件ISP視頻處理引擎 |
捕獲與控制API | Native C/C++, C#/VB.Net, DirectShow, Twain和Labview |
記錄方式 | 圖像和視頻 |
致冷方式* | 自然冷卻 |
相機工作環境 | |
工作溫度(攝氏度) | -10~ 50 |
貯存溫度(攝氏度) | -20~ 60 |
工作濕度 | 30~80%RH |
貯存濕度 | 10~60%RH |
供電電源 | 相機通過USB接口供電 |
顯微細度分析軟件 | FA1 | FA2 | FA3 |
---|---|---|---|
纖維定性分析 |
用于動物纖維、化學纖維、棉麻等纖維的微觀縱、橫截面識別; 符合標準
|
符合標準
|
符合標準:
|
纖維直徑測量 |
符合標準:
|
符合標準:
|
符合標準:
|
直徑自動測量 |
符合標準:
|
符合標準:
|
符合標準:
|
纖維含量分析 |
? |
符合標準:
|
符合標準:
|
纖維截面分析 |
? | ? |
符合標準:
|
?
FZ/T 01057.3-2007《紡織纖維鑒別實驗方法第三部分顯微鏡法》
用哈氏切片器將纖維或紗線切片,在放大500倍的顯微鏡下,觀察纖維的橫截面和縱向形態,通過觀察并結合有關標準樣照,加以鑒別。動物毛纖維表面粗糙,有鱗片;麻纖維表面粗糙,帶有竹狀橫節;棉纖維呈扁平帶狀,有天然扭曲;粘纖或醋纖表面光滑,有清晰縱向條紋;由于合成纖維的縱向形態沒有明顯特征,所以不能在顯微鏡下將它們區分開來,需要結合其他方法。